男性下体出血,通常是指尿道口、肛门等部位的皮肤黏膜出血。如果是尿道口出血,则可能是外伤、炎症、肿瘤原因导致。如果为肛门处的出血,可能与痔疮、肛裂、直肠息肉、肠道病变等情况有关。
一、尿道口出血
1.外伤:如骑跨伤或异物刺激等因素可引起尿道损伤,出现血尿的情况,还可伴有排尿困难、疼痛等症状。
2.炎症:如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、非特异性膀胱炎、尿道炎等疾病,由于局部存在炎症因子刺激,可能会造成局部水肿、充血,在进行小便时会冲刷到这些炎性的物质,从而引起尿液颜色发红的现象,并且还会有明显的刺痛感以及烧灼感。
3.肿瘤:如良性前列腺增生、尿道癌等,随着肿瘤体积增大,压迫周围组织,也会有上述情况发生,常伴疼痛不适。
4.其他因素:如服用抗凝药物,如阿司匹林片等,可能导致机体处于高凝状态,容易形成血栓,进而引发这种情况,此外,还有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血液系统疾病,比如白血病等,也可能诱发这种现象。
二、肛门出血
1.痔疮:是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肛门出血性疾病,主要是因为静脉曲张团块,当大便干燥或者长期便秘时,就容易加重病情,会出现上述症状,严重者还会伴随肿胀、糜烂等表现。
2.肛裂:通常是由于肛管皮肤受到机械性损伤撕裂而形成的溃疡,主要表现为周期性、周期性疼痛,同时还会伴有便血的症状,早期出血量较小,呈鲜红色,但随着时间延长,会变成陈旧性出血。
3.直肠息肉:病因尚不明确,考虑与遗传、感染及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,息肉逐渐变大后会导致排便习惯改变,同时还会影响消化功能,甚至会引起腹痛和腹泻,严重时可出现便血,呈现为鲜红色。
4.肠道病变:常见于结肠癌,属于一种恶性肿瘤疾病,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,考虑与饮食不当、遗传因素等原因有一定关系,随病情发展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,比如腹部剧烈疼痛、腹泻、脓血便、大便变形等,有时还会向身体其它部位转移,应及时治疗。
除以上相对常见原因外,还有其他的可能性疾病,比如克罗恩病、溃疡性结肠炎、肝硬化、食管-胃底静脉曲张破裂、消化道血管畸形等,均可引起上述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