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内经》云:阳加于阴谓之汗。津液疏泄于体表则为汗,中医通过辨汗,从出汗量的多少、有汗无汗等可判断人体阴阳是否平衡,以及脏腑功能情况。
异常出汗
异常的出汗有很多种类型,常见有盗汗、自汗、战汗以及黄汗。而常说的“虚汗”并非中医专业术语。
盗汗: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,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。
盗汗的原因多数与阴液不足相关,即阴虚。阴虚内热,故在夜间睡眠容易出汗。
治疗盗汗时还需要结合其他症状判断导致阴分不足的原因,再对症下药。如果身体有内热则必须清除内热,盗汗才可止住。另外,也可从食疗方面适当补充阴液。
自汗:多数在白天汗出,轻微的活动都可引起出汗。
自汗一般与气虚或阳气不足有关,可通过补气进行缓解,当然需先辨别属于肺气虚还是脾气虚,根据病因采取治疗方法。对于卫表不固、气虚导致的自汗,玉屏风散是最常用的中成药。
战汗:即全身战栗后汗出,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,一般出汗后热退。
黄汗:出汗染黄衣物,一般与湿热有关,可采取清热利湿的方法。
其他类型出汗:如半身出汗、头身出汗、手足心出汗等。异常的局部出汗仅为身体疾病的一种表现,如要判断出汗原因,必须结合其他临床症状,四诊合参,才可得出结论。
大量出汗
大量出汗可带来两方面危害,一是损伤人体阳气,汗虽为液体,但其由阳加于阴而形成,所以汗液同时也有阳气的成分,大量出汗可耗损阳气。二是耗损津液,轻则表现为口干、疲倦乏力,重则出现脱水、低血压、休克等情况。
出汗过少
现代人长期处于空调环境,夏季出汗机会大大减少,很多人不知道,在该出汗的时候不出汗也有一定危害性。
常说春夏养阳,目的就是为了帮助阳气正常生发与疏泄,其中出汗就是阳气正常生发疏泄的一种表现,长期不出汗必将影响人体阴阳平衡以及新陈代谢,长此以往,可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有人出汗多,有人出汗少,正常吗?戳视频了解~
【医生名片】
孙良生
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经典病房副主任医师
硕士研究生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
学术擅长:
临证以经典中医理论为根本,灵活运用全国名中医学术经验,针药结合,以中医主导理念治疗各种急危重症如心力衰竭、呼吸衰竭、消化道出血等,复杂疑难病如风湿关节炎、痛风性关节炎、糖尿病、不明原因发热以及各种常见病及多发病,肿瘤性疾病的中西医协同诊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