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“嗡嗡响”“吱吱叫”,耳鸣带来的“吵闹”让不少人备受折磨。如今,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、节奏的改变,耳鸣变得常见且多发。有些人认为,耳鸣是肾亏的表现,并且会导致耳聋,这些说法究竟是否属实?
在3月3日“爱耳日”到来之际,让我们正确认识耳鸣,了解更多防治方法。科学爱耳护耳,实现主动健康。
中医谈耳鸣
耳鸣的是指耳中或颅脑内鸣响,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。耳鸣可以是一种疾病,也可以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之一。人有时也会出现生理性耳鸣,当耳鸣超过了生理限度,就称为症状性耳鸣。
中医认为耳鸣是因为人体阴阳或脏腑功能失调,导致气滞血瘀,耳部脉络不通,耳窍失养,而引起的症状。耳鸣主要分为实证和虚证两大类,原因分别有:
实证:感受外邪,如感冒;肝火上扰、痰火郁结、气滞血瘀等,致清窍闭塞。
虚证:脏腑、气血亏虚,如肝肾不足、脾气虚弱,清窍失养所致。
Tips 耳鸣表现多种多样
耳鸣带来的感受不尽相同,有的单侧是耳鸣,有的是双侧或不同位置。对于音质也表现多样,有嗡嗡声、蝉鸣声、电流声、海潮声、沉闷声或者其他噪声。
从中医角度认识,虚证耳鸣音调较低较细,如肝肾阴虚、老年性耳鸣等;而实证耳鸣音调较高亢,如感冒、病毒感染等。
耳鸣的病因
引起耳鸣的常见原因有:
? 外因:如头部外伤、噪音可导致耳鸣。
? 耳部疾病:如外耳道阻塞性病变、中耳炎、突发性耳聋、梅尼埃病等。
? 药物反应:临床上,许多药物有可能引起耳毒性反应而产生耳鸣,如多种抗生素、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、奎宁类、口服避孕药等等。
? 全身性多种疾病:如心脑血管系统疾病(高血压、脑动脉硬化等)、高脂血症、内分泌失调(如糖尿病、甲状腺病,以及垂体功能失调所致的其他疾病)、严重的肝肾疾病、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疾病、营养不良、贫血、出血素质(出血性倾向),偏头痛,毒血症等等。
? 精神心理因素,如突然强烈的精神刺激可引起耳鸣。
耳鸣会不会导致耳聋
这是很多人担心的问题,答案其实不一定。有的患者耳鸣很长时间了,或者耳鸣的症状较严重,但他的听力检查仍是正常的,没有受到影响。不过也有部分患者,除了耳鸣症状以外,会伴有听力上的下降。
Tips 耳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
当耳鸣为突出症状,或伴有失眠、烦躁、焦虑不安、忧郁等,并可因此不同程度地影响情绪、生活、睡眠和工作时。
中医治疗耳鸣
中医在治疗耳鸣方面有许多方法,例如中药、中成药、针灸、按摩等综合疗法,其中针灸疗法又包含了体针、耳针、穴位注射、穴位敷贴和穴位电磁场疗法等,手段很多。大部分的耳鸣及早诊断、及早治疗,都可以获得明显效果。
Tips 耳鸣等于肾虚吗
经常讲“肾开窍于耳”,那耳鸣是不是跟肾虚有关?确实,肾开窍于耳,肾虚可引发耳鸣,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,真正由肾虚引发的耳鸣仅是部分。其实耳鸣与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肾都有着密切关系,五脏六腑皆可引发耳鸣。
按摩保健方法推荐
对于缓解耳鸣,中医有其独特的按摩方法,耳部的按摩引导法包括有鸣天鼓、穴位按摩、除耳鸣功、营治城郭等。下面介绍其中的一种:鸣天鼓。此法在我国已流传已久。
?操作方法:
1、双臂上举放于脑后。
2、双手掩耳,掌心紧贴耳郭,两手食指、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对称按在两侧枕部。
3、将两食指叠压在中指上面,用力下滑,弹叩脑后枕部。
4、此时可闻及犹如击鼓般的声音。可先左手弹拨24次,再右手弹拨24次,最后双手同时弹拨48次。
Tips耳鸣患者日常需要注意哪些事情
在治疗的同时,需要患者配合改善生活方式,如调整作息、注意饮食、放松心情等,特别对于急性耳鸣患者,这些都是重要的措施。
其次避免噪音,不使用耳毒性药物,改变不良的掏耳习惯。
【医生介绍】
李云英
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、博士生导师、广东省名中医
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学院(广东省中医院)耳鼻喉科主任导师、学科带头人
国家重点中医耳鼻喉专科学术带头人
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
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师承导师
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
中华药学会耳鼻喉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
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嗓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
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《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》主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