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,通常在小暑和处暑之间(公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)。三伏分为初伏、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,由于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、气压低、湿度大、风速小,所以是夏天最炎热的时段。
今年7月11日入伏,三伏天总共40天。入伏意味着气温开始逐渐升高,天气变得更加炎热,因此人们在这段时间需要注意防暑降温,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。
三伏天对人身体有何影响?
今年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(一个庚日为10天)是初伏,第四个庚日是中伏,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是末伏。三伏天持续40天,是全年中天气最潮湿闷热的时候。由于高温高湿,人体容易出现不适症状,如咽喉肿痛、皮肤疱疹、头晕头痛、疲倦乏力以及腹胀等症状。因此,在三伏天需要懂得如何调理身体,以减轻对人体的影响。
夏养三伏
俗语说“冬补三九,夏养三伏”。在三伏天期间,人的阳气最旺盛,但同时阳气也是外浮于表,经络比较敏感,皮肤毛孔舒张开放,所以夏季内阳易虚是扶阳的重要季节,此时如果进行穴位贴敷或艾灸,药物容易吸收,通过经络调整全身,并为机体补充阳气。阳气足则能抵御外邪侵犯,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。因此,三伏天这段时间是养生的好时机。
冬病夏治
冬病夏治是利用夏季机体阳气旺盛的特点,平衡调节体内的阴阳关系,对冬季容易发生的虚寒性疾病进行调理和治疗的方法。冬天常见的疾病包括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咳嗽、虚寒性腹泻和风湿性疾病等,通过温补阳气,散寒驱邪,调和气血,调整机体动态平衡,调动人体抗病能力,使宿病得以恢复或降低发病的几率。
可以采用穴位贴敷、艾灸、刮痧、泡脚等方法来补充人体的阳气,达到疏通经络,调动人体抗病能力,增强排邪能力,进而提升身体的健康状况。
三伏贴怎么贴
?什么时候贴才最有效果?
一般当天来贴药效果最好。也就是7月1日初伏加强、7月11日初伏、7月21号中伏、7月31号中伏加强、8月10日末伏这几天,建议在中午10点钟到下午3点钟这段时间进行贴药,因为这时阳气最旺盛,效果是最理想的。
考虑到一些人上班学习等情况,不一定能按时贴药。如果当天无法按时贴药,可以选择退后到第二天进行贴药,疗效也不会有太大差别。
?三伏贴是每个人都能贴吗?
三伏贴大多人都可以贴,但对于阳虚、体质偏寒的人群来讲最为合适。三伏贴药方配方在各个医院不太相同,而且根据气候变化、体质差异和疾病不同,选择的贴药也会不同,还有贴敷穴位的位置是否准确也会影响药贴作用的发挥,因此建议患者最好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务人员进行贴敷,以保证疗效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三伏天高温闷热,常常食欲不振,吃饭没胃口,该怎么办?
【医生介绍】
李滋平
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科主任,主任医师,二级教授,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,广东省中医院名中医,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,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联盟副主席、国家中医医疗技术穴位注射协作组组长,岭南传统天灸广州市级非遗传承人,岭南针药相须流派工作室项目负责人(兼第二代主要传承人)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团评审专家,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医筋骨针法传承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手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,广东省针灸学会经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香港医院管理局针灸操作安全指引专家。
擅长运用针药结合,治疗面瘫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颈椎病、膝骨性关节炎、耳鸣耳聋等疾病。
近5年以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,省部级课题两项,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科技部“十一五”科技支撑项目:不同针灸方法治疗颈椎病颈痛优化方案的临床研究,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61篇,其中SCI7篇,单篇最高影响因子6.055,核心期刊32篇,EI22篇;主编专著2部,副主编专著3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