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标签:蹄疫
相关标签:蹄疫生猪
  • 第三章 儿科临证概要 第一节 儿科病因特点 2007-9-9中医

    小儿疾病的发病原因,与成人有同有异,具有儿科自身的特点。小儿外多伤于六淫及疫疠之邪,内多伤于乳食,先天因素致病是特有的病因,情志失调致病相对略少,意外性伤害和医源性伤害需要引起重视。(#画中画广告#)一、先天因素先天因素即胎产因素,指小儿出生前已形成的病因。遗传病因是先天因素的主要病因。调查表明,约1.3%的婴儿有明显的出生缺陷,即有先天畸形、生理缺陷或代谢异常,其中70%-80%为遗传因素所致。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临证概要中医中医儿科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疫疔 诊断 2007-9-6中医

    多见于畜牧业.屠宰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,有接触疫畜之病史:一般在1—3天后发病。初起发痒,继则出现红色斑丘疹,单发或多发,奇痒不痛,伴轻微身热:第2天顶部变成水疱,内有淡黄色液体,周围肿胀掀热。第3—4天,水疱干燥形成暗红色或黑色坏死,并在坏死区周围再发成群绿色小水疱,疮形如脐凹,类似牛痘为其特征:同时局部肿势散漫增剧,软绵无根,并有核肿大。伴有发热,头痛骨楚,周身不适等症状。(#画中画广告#) 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疫疔 病因病机 2007-9-6中医

    由于感染疫畜之毒,阻于皮肤之间,以致气血凝滞,毒邪蕴结而成。疫毒内传脏腑则致走黄。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疫疔 2007-9-6中医

    疫疗是皮肤接触疫畜染毒而生的一种特殊疗疮,具有传染性,又称为“鱼脐疗”、“紫燕疔”。其特点是初起如虫叮水疱,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,全身症状明显,有传染性,职业性,或泞发走黄。《证治准绳》云:“若因剥割疫死牛马猪羊,瞀闷身冷,遍体具有紫疱;疫疔也。”本病多见于从事畜牧业者。相当于西医的皮肤炭疽。(#画中画广告#)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疔 颜面部疔疮 鉴别诊断 2007-9-6中医

    一、疖突起根浅,肿势限局,无明显根脚,一般无全身症状。(#画中画广告#) 二、有头疽初起即有粟粒样脓头,脓头逐渐增多,溃后呈蜂窝状,红肿范围常超过9—12cm;多发生于项背部;发展缓慢,病程较长。三、疫疔初起皮肤患处为一小片红斑丘疹,痒而不痛,其后周围迅速肿胀,中央呈暗红色或黑色坏死,坏死周围有成群灰绿色小水疱,形如脐凹,很像种的牛痘;并有严重的全身症状;具有传染性;从事畜牧业者发病为多。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2007-9-6中医

    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染性疾病,多发生在颜面和手足等处。若处理不当,发于颜面者易引起走黄危证而危及生命,发于手足者则可损筋伤骨而影响功能。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·疔肿》云:“初起必先痒后痛,先寒后热,热定则寒,多四肢沉重,头痛,心惊眼花,若大重者,则呕逆,呕逆难治;……经五六日不瘥,眼中见火,神昏口干。心烦即死也。”陈实功《外科正宗·疔疮论》云:“夫疗疮者,乃外科迅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辨痒的病变过程 2007-9-5中医

    1.肿疡作痒(#画中画广告#) 一般较为少见,如有头疽、疗疮初起,局部肿势平坦,根脚散漫,脓犹未化之时,可有作痒的感觉,这是毒势炽盛,病变有发展的趋势。特别是疫疔,只痒不痛,而病情更为严重。又如乳痈等,经治疗后局部根脚收束,肿痛已减,余块未消之时,也有痒的感觉,这是毒势已衰,气血通畅,病变有消散之趋势。2.溃疡作痒如痈疽溃后,肿痛渐消,忽然患部感觉灼热奇痒,常由于脓区不洁,脓液浸渍皮肤,护理不善所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问职业 2007-9-5中医

    有许多皮肤病,常与职业有关。如渔民、机器制造工人、染匠,常发生皲裂疮。畜牧业或皮毛制革等工作者,易发生疫疗。长期站立工作者,易发生筋瘤。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问病因或诱因 2007-9-5中医

    如因感受疫畜特殊之毒,每易发生疫疗。因受针尖、竹木或鱼骨刺伤,易发生手足疗疮。如因接触漆器,而禀性不耐者,每易发生漆疮。因服用某些药物,而禀性不耐者,可发生药毒。(#画中画广告#)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外科诊法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脏腑与外科疾病发病的关系 2007-9-5中医

    由于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有机体,因此,外科疾病虽然绝大多数发于皮、肉、脉、筋、骨的某一部位,但与脏腑有着一定的联系。如脏腑功能失调,可以导致疮疡的发生。(#画中画广告#) 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说:“诸痛痒疮,皆属于心。”《外科启玄》说:“凡疮疡,皆由五脏不和、六腑壅滞,则令经脉不通而生焉。”如肝气郁结、脾胃湿热火毒等可导致疮疡的发生;肠胃湿热蕴蒸,可发为痤疮;肺肾两亏,可发生瘰疬、流痰。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
39健康网 -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© 2000-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