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标签:蹄疫
相关标签:蹄疫生猪
  • 感受特殊之毒 2007-9-5中医

    特殊之毒包括虫毒、蛇毒、疯犬毒、漆毒、药毒、食物毒和疫毒、无名毒。外科疾病中,可因虫兽咬伤,感受特殊之毒而发病,如毒蛇咬伤、狂犬病;有因虫螯刺伤后引起的虫咬皮炎;某些人由于禀性不耐,接触生漆后而发漆疮;服用某些药物或食物后可引起一些过敏性皮肤病,如药毒(药物性皮炎)、瘾疹(荨麻疹)等;凡未能找到明确致病的病邪称为毒,如无名肿毒;尚有金刃竹木创伤后所致的疮疡也属毒,如外伤染毒等。古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 2007-9-5中医

    历代中医外科著作颇多,各家所载外科疾病的病名,由于地区不同,方言各异,致使病名不统一,同一性质的疾病因所患部位、阶段、形态等不同而有几个病名,有时一个病名又包括多种性质的疾病。外科疾病名目虽然繁多,但从它的命名依据来看,一般是根据疾病的发病部位、穴位、脏腑、病因、症状、形态、颜色、疾病特性、范围大小、是否传染等命名,有一定规律可循。(#画中画广告#) 以部位命名者,如颈痈、脐痈、颧疗、乳痈、背疽、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中医中医外科学中医教材总论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鼓胀 预防与调摄 2007-9-3中医

    加强对病毒性肝炎的早期防治,避免与血吸虫、疫水及对肝脏有毒物质的接触,及时治疗黄疸、积证患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肿胀源流》对调摄也有很好的经验:“先令却盐味,厚衣衾,断妄想,禁忿怒。”即注意保暖,避免反复感邪;注意劳逸结合,病情较重时应多卧床休息,腹水较多者可取半卧位,避免劳累;注意营养,避免饮酒过度,病后应忌酒及粗硬饮食,腹水期应忌盐;宜安心静养,避免郁怒伤肝。(#画中画广告#)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鼓胀肝胆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
  • 黄疸 结语 2007-9-3中医

    黄疸是以目黄、身黄、尿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肝胆病证,其病因主要有外感时邪,湿热疫毒,饮食所伤,脾胃虚弱及肝胆结石、积块瘀阻等,其发病往往是内外因相因为患。其中主要责之于湿邪,病位在脾胃肝胆,而且多是由脾胃累及肝胆。黄疸的基本病机是湿浊阻滞,脾胃肝胆功能失常,或结石、积块瘀阻胆道,致胆液不循常道,随血泛溢而成。病理属性与脾胃阳气盛衰有关。中阳偏盛,湿从热化,则致湿热为患,发为阳黄;中阳不足,湿从寒化,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肝胆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
  • 黄疸 疫毒发黄 2007-9-3中医

    症状:起病急骤,黄疽迅速加深,身目呈深黄色,胁痛,脘腹胀满,疼痛拒按,壮热烦渴,呕吐频作,尿少便结,烦躁不安,或神昏谵语,或衄血尿血,皮下紫斑,或有腹水,继之嗜睡昏迷,舌质红绛,苔黄褐干燥,脉弦大或洪大。本证又称急黄。(#画中画广告#)治法:清热解毒,凉血开窍。方药:千金犀角散。本方主药犀角(以水牛角代之)是清热解毒凉血之要药,配以黄连、栀子、升麻则清热解毒之力吏大;茵陈清热利湿,利胆退黄。可加生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肝胆病证病因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病因
  • 黄疸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2007-9-3中医

    1.辨阳黄与阴黄阳黄由湿热所致,起病急,病程短,黄色鲜明如橘色,伴有湿热证候;阴黄由寒湿所致,起病缓,病程长,黄色晦暗如烟熏,伴有寒湿诸候。(#画中画广告#)2.辨阳黄中湿热的偏重阳黄属湿热为患,由于感受湿与热邪程度的不同,机体反应的差异,故临床有湿热孰轻孰重之分。区别湿邪与热邪的孰轻孰重,目的是同中求异,使治疗分清层次,各有重点。辨证要点是:热重于湿的病机为湿热而热偏盛,病位在脾胃肝胆而偏重于胃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肝胆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症状诊断
  • 黄疸 病因病机 2007-9-3中医

    黄疽的病因主要有外感时邪,饮食所伤,脾胃虚弱及肝胆结石、积块瘀阻等,其发病往往是内外因相因为患。(#画中画广告#)1.外感时邪外感湿浊、湿热、疫毒等时邪自口而人,蕴结于中焦,脾胃运化失常,湿热熏蒸于脾胃,累及肝胆,以致肝失疏泄,胆液不循常道,随血泛溢,外溢肌肤,上注眼目,下流膀胱,使身目小便俱黄,而成黄疸。若疫毒较重者,则可伤及营血,内陷心包,发为急黄。2.饮食所伤饥饱失常或嗜酒过度,皆能损伤脾胃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肝胆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
  • 黄疸 2007-9-3中医

    黄疸是由于感受湿热疫毒等外邪,导致湿浊阻滞,脾胃肝胆功能失调,胆液不循常道,随血泛溢引起的以目黄、身黄、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肝胆病证。(#画中画广告#)黄疸为临床常见病证之一,男女老少皆可罹患,但以青壮年居多。历代医家对本病均很重视,古代医籍多有记述,现代研究也有长足进步,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疗效,对其中某些证候具有明显的优势。《内经》已有黄疽之名,并对黄疽的病因、病机、症状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肝胆病证病因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黄疸中医病因
  • 肝胆病证 治疗要点 2007-9-3中医

    1.肝病多实,多气滞,多郁火,多血瘀,所以治疗肝病宜疏肝理气,清肝泻火,活血化瘀,着重祛邪,祛邪即可保肝。应注意疏肝理气不可过用香燥,以防伤阴;清肝泄火不可过用苦寒,以防损伤脾胃;活血化瘀宜兼用疏肝理气,以增活血之力。(#画中画广告#)2.肝病之虚,一般分为阴虚和血虚。血虚宜补养气血,阴虚宜滋阴或兼降火。3.胆病多实,多气郁,多胆郁,多结石,所以治疗胆病宜理气,利胆,排石。胆从肝治,治胆应合用疏肝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肝胆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治疗用药
  • 痫病 现代研究 2007-8-31中医

    ·  病因病机研究(#画中画广告#)杨氏观察216例原发癫痫患者,经数理统计,情志因素无论在起病或治疗过程中都起主要作用,与对照组、饮食组、遗传组、外伤组有显著性差异(p<0.05)门匕京医学1984;(5):302)。陈氏、邱氏则强调病因为痰,故陈氏于方中加入川乌等辛热破结之品,劫其顽痰;而邱氏则从升降论治,以《伤寒温疫条辨》中“升降散”加减,升降气机,祛化痰浊[中医杂志1984...

    查看全文>> 标签:痫病心脑病证中医中医教材中医内科学书籍教材中医
39健康网 - 中国第一健康门户网站 Copyright © 2000-2011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| 联系我们